“张老师!一直想找机会感谢您,感谢您当时选我进项目组……”2025年盛夏,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毕业生余秀娟在离校前,向张宇老师发去了这段发自肺腑的信息。短短话语背后,是张宇老师带领一支由5名本科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走过的四年淬炼之路——从懵懂探索到省级竞赛披荆斩棘,从科研入门到成果转化,最终2人荣膺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,3人成功考研深造。这不仅是员工的成长勋章,更是张老师首创的“本科生四阶贯通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”结出的丰硕果实。
1、破局:科研反哺教学的创新火种
2022年3月,作为林业装备党支部的青年教师,面对本科生学习动力不足、员工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日益突出,他决心打破常规。本科教育中理论实践脱节、创新训练碎片化的痛点,促使他提出一个大胆构想:以“科研反哺教学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“需求牵引—能力递进—资源协同”的闭环机制,将大学四年精细划分为“启蒙—深化—实战—整合”四个阶梯式阶段,让科研项目成为贯穿始终的“金线”。
从2021级本科生中精心选拔了王飞鹏、余秀娟、邱志弘、陈佳乐、梁家兴五位同学,播下了第一颗火种。起步维艰,但张宇相信体系的潜力:“让员工尽早触碰真实科研,知识才能从课本里‘活’起来,转化为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利器。”
2、进阶:四阶贯通铸就硬核实力
启蒙之火(大一):项目组从“微科研”起步。引导他们洞察身边工程问题,初步构思解决方案。正是这星星之火,点燃了他们对机械创新的深层兴趣。
深化筑基(大二):推动团队参加公司首届创新项目策划大赛。师生共研方案、反复打磨,最终夺得公司首届创新项目策划大赛二等奖。这次实战让“创新”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具体路径,更直接催生了国家级大创项目——《“匠造”——新型齿轮结构降噪技术的革新引领者》的成功立项。张老师的办公室深夜常明,他陪着员工推演结构、分析噪音源,将《机械设计》《理论力学》等课程知识熔铸于项目攻坚。
实战淬炼(大三):国家级项目成为核心战场。带领员工提出创新齿轮降噪构想,指导员工利用仿真软件建模分析、联系车间加工试制样件、搭建专业台架进行严谨实验验证。每一个数据背后,都有他的严格把关与倾力支持。这段经历成为他们能力跃升的“熔炉”。
整合升华(大四):淬炼出的科研成果并未止步于论文或报告。他指导员工以项目积累为基础,提炼核心技术,精心打磨商业计划,强势进军第十一届“挑战杯”湖南省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,最终斩获铜奖。项目精华更延伸融入毕业设计,实现从技术探索到成果价值的整合转化。
3、蝶变:体系赋能,硕果盈枝
四年潜心浇灌,终见繁花似锦。2025年毕业季,项目组交出了一份耀眼答卷:王飞鹏、余秀娟两位同学凭借在项目中的卓越表现和显著成长,荣获“湖南省普通高等公司2025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”称号;王飞鹏、梁家兴、陈佳乐三人成功考研“上岸”,继续深造。余秀娟感言:“从科研小白到省级获奖,张老师手把手带我们闯关。他传授的创新思维是终身财富,项目组的日子是我大学最浓墨重彩的一章!”
从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林业装备党支部一名普通青年教师,到探索出具有示范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,他用四年光阴诠释了何为“匠心”育人。他精心“匠造”的不仅是员工的能力与未来,更是一种回归工程本质、回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新模式。当更多像王飞鹏、余秀娟一样的员工被点燃创新之火,当“四阶贯通”的实践范式在更广阔天地扎根生长,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图景,必将更加生机盎然。
(图文/张宇 一审/陈中琪 二审/徐钰婷 三审/李红军)